在弹力的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开的就是弹簧这个东东了。它的方向我们昨天已经阐述,那么它的大小又如何呢?
东汉的经学家和教育家郑玄(公元127-200)为《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一文中的“量其力,有三钧”一句作注解时,在《周礼注疏·卷四十二》中写到:“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 ,正确地提示了力与形变成正比的关系,而郑玄的发现要比胡克要早一千五百年。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曾译为虎克定律,是力学弹性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定律,表述为:固体材料受力之后,材料中的应力与应变(单位变形量)之间成线性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的材料称为线弹性或胡克型材料。它的数学表达式F=-k·x或△F=-k·Δx。其中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弹性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弹力F?的单位是牛顿?,x?的单位是米?,它是形变量(弹性形变),k?的单位是牛/米?。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具体到弹簧这个物理模型,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即? 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只由材料的性质(弹簧的长度、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的匝数等等)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而这个系数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弹簧软硬。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基本工具的诞生,并且直到现代的物理实验室还在广泛使用。
结论:一定要注意是形变量,所以习惯标记原长和现在的弹簧位置是解决弹簧类题目的首选或者第一步。
如果你有今日头条app,麻烦顺手点一下关注@中学物理知识传播者,每天都会倾情奉献一段小干货,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