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是众多支付宝使用者比较依赖的一款金融产品,日常的生活花销还是网上购物,“花呗支付”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实生活尚且如此,我们来看一看360百科的介绍:
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蚂蚁花呗自2015年4月正式上线,主要用于在天猫、淘宝上购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80、90后消费者的喜爱。数据显示,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分期后,成交转化提升了40%。
花呗的争议
对于是否要使用花呗一事儿,花呗究竟是好是坏,人们也一直保持着较大的争论,反方认为这样超前的支付方式不利于个人消费习惯的养成,甚至会导致金融市场泡沫过大;支持者一方觉得这对于刺激国民消费,增大市场内需,拉动内部经济增长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然大多数花呗使用者对于官方是否提升自己的额度,多久提高、提高多少还是相当在乎的,要超过10000的额度,基本都是花呗的重度使用者了,根据消息显示,这一类人,通常表现为以下3个特征:
第一类:账号综合评分高
就像未知的是让人最恐惧的一样,支付宝官方在审查额度时,自然也是希望能全方位地了解到使用者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资产状况等切实的信息,才能做出最准确的额度评估,降低花呗运营的潜在风险。一个资产固定,教育经历丰富,个人能力突出的用户,官方自然愿意向他提供高额的花呗使用度,相反官方凭什么给一个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提高额度,就像陌生人找你借钱一样,你答应的概率,不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儿。
第二类:账号流水多,数额多
账号流水多意味着频繁地使用花呗进行交易,楼下便利店也好,租个自行车也罢,很多人已经把支付宝首要的付款方式设置为花呗,衣食住行的花销首先就是通过花呗来实现,简直不要太好,频繁地用花呗,流水自然就多了起来,数额也就大了起来,还有一类人是本身的单次消费就很高,比如淘宝上一会儿换空调,一会买电视,儿子上学了挑电脑,过年回家了送按摩椅,这一类的消费也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消费数额。
第三类:信用是花呗使用的基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早在几个月前就听说了支付宝信用纳入国家征信系统,银行贷款都要审核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花呗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花呗使用的最低要是芝麻分600分,低于这个信用想要使用花呗的话,难度相当大,这就要求使用者定时还款,至少要完成每月的最低还款才能得到花呗的青睐。
同时为了提高信用分,使用者可以到租赁、预定等自带信用的产品(服务)交易中来,比如租充电宝、租自行车并及时送还,及时结账等,对于提升信用都有一定的帮助。
2016年8月4日,蚂蚁花呗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这也是上交所首单互联网消费金融ABS。截至2018年1月,蚂蚁金服已主动对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注册资本从38亿元提升至120亿元。 5月18日,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花呗今天已经发展到如此壮大,但经过对比上诉的内容,使用者要将额度提升到1000,恐怕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况且花呗额度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官方变化多少也不是我们能预知的。
花呗的存在对于社会来讲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它抓住了当下时代的人无钱消费,又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人,将钱给了他们去花,一方面确确实实提高了社会的消费能力,加速了生产链循环,但这样的方法会在无形中让更多人知道挣钱的辛苦却不愿去辛苦地挣钱,超前消费成为习惯,市场泡沫吹大——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